亲爱的日新书院毕业班同学们:
整整一百年前,1925年,清华国学院(清华研究院国学门)成立的时候,作为最早的书院导师之一的梁启超先生,做了一个《谈谈中国古代的书院》的演讲。整整三十五年前,1990年暑假,我从德国汉堡大学去剑桥大学圣约翰书院访问,在书院里吃了一顿精美的晚餐。剑桥的书院很有传统,也很有特色。显然,日新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书院和现代西方名校引进的书院制度的结合物。日新书院既是现代的,也是传统的;既带洋气,又接地气。大家在这里读书四年,应该是无比幸福的事情。
毕业之后,大多数同学在国内外继续深造,也有部分同学就业。记得四十六年前,我刚大学毕业,据导师透漏,我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取了研究生。我问我的导师,如果您在我这个年龄,最想做的是什么?我希望从前辈身上得到指引。我现在也到了我导师当年的年龄,确切地说,我比当年的导师还要大七岁。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给大家讲三个“于”:甘于、敢于、善于。即甘于平凡、敢于超凡、善于平衡。
甘于平凡,是端正姿态,在生活中把自己当做普通人,做实事、耐寂寞;敢于超凡,是放飞理想,敢于在工作中担大任、压重担、成佳绩;善于平衡就是把生活中平凡做人、和光同尘,与工作中超凡做事、凌云壮志,巧妙地加以结合起来、平衡起来。
展开剩余36%我们不需要像颜回那样“身居陋巷,一箪食、一瓢浆”,但是,我们可以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多彩的生活,平凡的生活。我们未必都能够在事业上轰轰烈烈,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院训和使命。任何事情摆在我们面前,一篇论文、一本书、一个项目,我们的第一念想,不仅要完成,而且是要怎么做得最好、做得更好。这就是我理解的“日新”的意义。百年人生,也就是三万六千天,无论是从个体生命的意义上讲,还是从群体的社会意义上讲,善于平衡,即将“甘于平凡”和“敢于超凡”平衡好、结合好,是很不容易的事,需要人生的大智慧、大格局。能够运用好这个大智慧,怀有这般大格局,也就没有辜负我们在日新书院的四年的学习时光。
谢谢大家。
(张国刚,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来源:三湘都市报
发布于:湖南省金富宝-炒股配资官网开户-炒股杠杆软件有哪些-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